続日本紀 巻第四〈 起慶雲四年七月、尽和銅二年十二月 〉

従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真道等奉勅撰。

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国成姫天皇 〈 元明天皇 第四十三 〉

 

《元明天皇即位前紀》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豊国成姫天皇。小名阿閉皇女。天命開別天皇之第四皇女也。母曰宗我嬪。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之女也。適日並知皇子尊。生天之真宗豊祖父天皇。慶雲三年十一月、豊祖父天皇不予。始有禅位之志。天皇謙譲。固辞不受。四年六月、豊祖父天皇崩。
《慶雲四年(七〇七)六月庚寅(廿四)》庚寅。天皇御東楼。詔召八省卿及五衛督率等。告以依遺詔摂万機之状。
《慶雲四年(七〇七)七月壬子(丙申朔十七)》秋七月壬子。天皇即位於大極殿。詔曰。現神八洲御宇倭根子天皇詔旨勅命。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宣。関〈母〉威〈岐〉藤原宮御宇倭根子天皇、丁酉八月〈尓〉。此食国天下之業〈乎〉日並知皇太子之嫡子。今御宇〈豆留〉天皇〈尓〉授賜而、並坐而。此天下〈乎〉治賜〈比〉諧賜〈岐〉。是者関〈母〉威〈岐〉近江大津宮御宇大倭根子天皇〈乃〉、与天地共長与日月共遠不改常典〈止〉立賜〈比〉敷賜〈覇留〉法〈乎。〉受被賜坐而行賜事〈止〉衆被賜而、恐〈美〉仕奉〈利豆羅久止〉詔命〈乎〉衆聞宣。如是仕奉侍〈尓〉。去年十一月〈尓〉、威〈加母〉我王朕子天皇〈乃〉詔〈豆羅久〉。朕御身労坐故、暇間得而御病欲治。此〈乃〉天〈豆〉日嗣之位者、大命〈尓〉坐〈世〉大坐坐而治可賜〈止〉譲賜命〈乎〉、受被坐賜而答曰〈豆羅久〉。朕者不堪〈止〉辞白而受不坐在間〈尓〉。遍多〈久〉日重而譲賜〈倍婆〉、労〈美〉威〈美。〉今年六月十五日〈尓〉、詔命者受賜〈止〉白〈奈賀羅〉。此重位〈尓〉継坐事〈乎奈母〉天地心〈乎〉労〈美〉重〈美〉畏坐〈左久止〉詔命衆聞宣。故、是以、親王始而。王臣・百官人等〈乃〉、浄明心以而。弥務〈尓〉弥結〈尓〉阿奈々〈比〉奉輔佐奉〈牟〉事〈尓〉依而〈志〉。此食国天下之政事者、平長将在〈止奈母〉所念坐。又天地之共長遠不改常典〈止〉立賜〈覇留〉食国法〈母。〉傾事無〈久〉動事無〈久〉渡将去〈止奈母〉所念行〈左久止〉詔命衆聞宣。又遠皇祖御世〈乎〉始而、天皇御世〈乎〉始而天皇御世御世、天〈豆〉日嗣〈止〉高御座〈尓〉坐而此食国天下〈乎〉撫賜〈比〉慈賜事者、辞立不在。人祖〈乃〉意能賀弱児〈乎〉養治事〈乃〉如〈久〉治賜〈比〉慈賜来業〈止奈母〉、随神所念行〈須〉。是以、先〈豆〉先〈豆〉天下公民之上〈乎〉慈賜〈久〉。大赦天下。自慶雲四年七月十七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咸赦除之。其八虐之内、已殺訖、及強盗・窃盗。常赦不免者。並不在赦例。前後流人非反逆縁坐及移郷者。並宜放還。亡命山沢。挟蔵軍器。百日不首。復罪如初。給侍高年百歳以上。賜籾二斛。九十以上一斛五斗。八十以上一斛。八位以上級別加布一端以上。五位以上不在此例。僧尼准八位以上。各施籾・布。賑恤鰥寡惸独不能自存者。人別賜籾一斛。京師。畿内及大宰所部諸国今年調。天下諸国今年田租復賜〈久止〉詔天皇大命〈乎〉衆聞宣。
《慶雲四年(七〇七)七月庚子(五)》庚子。有事于大内山陵。
《慶雲四年(七〇七)七月辛丑(六)》辛丑。遣使於大宰府。授南嶋人位賜物各有差。
《慶雲四年(七〇七)七月丙辰(廿一)》丙辰。始置授刀舍人寮。
《慶雲四年(七〇七)八月辛巳(丙寅朔十六)》八月辛巳。入唐副使従五位下巨勢朝臣邑治等進位有差。従七位上鴨朝臣吉備麻呂授従五位下。水手等給復十年。
《慶雲四年(七〇七)九月丁未(丙申朔十二)》九月丁未。正五位下大神朝臣安麻呂為氏長。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月戊子(丑朔廿四)》冬十月戊子。従四位下文忌寸禰麻呂卒。遣使宣詔。贈正四位上。並賻布。以壬申年功也。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一月丙申(乙未朔二)》十一月丙申。賑恤志摩国。」以従五位下安倍朝臣真君。為越後守。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一月甲寅(廿)》甲寅。葬倭根子豊祖父天皇于安古山陵。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一月戊午(廿四)》戊午。弾正尹従四位下衣縫王卒。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二月乙丑朔》十二月乙丑朔。日有蝕之。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二月戊辰(四)》戊辰。伊予国疫。給薬療之。
《慶雲四年(七〇七)十二月辛卯(廿七)》辛卯。詔曰。凡為政之道。以礼為先。無礼言乱。言乱失旨。往年有詔。停跪伏之礼。今聞。内外庁前。皆不厳粛。進退無礼。陳答失度。斯則所在官司不恪其次。自忘礼節之所致也。宜自今以後厳加糺弾、革其弊俗。使靡淳風。
《和銅元年(七〇八)正月乙巳(乙未朔十一)》和銅元年春正月乙巳。武蔵国秩父郡献和銅。詔曰。現神御宇倭根子天皇詔旨勅命〈乎。〉親王・諸王・諸臣・百官人等、天下公民、衆聞宣。高天原〈由〉天降坐〈志。〉天皇御世〈乎〉始而、中・今〈尓〉至〈 麻尓。〉天皇御世御世、天〈豆〉日嗣高御座〈尓〉坐而治賜慈賜来食国天下之業〈止奈母。〉随神所念行〈佐久止〉詔命〈乎〉衆聞宣。如是治賜慈賜来〈留〉天〈豆〉日嗣之業。今皇朕御世〈尓〉当而坐者。天地之心〈乎〉労〈弥〉重〈弥〉辱〈弥〉恐〈弥〉坐〈尓〉、聞看食国中〈乃〉東方武蔵国〈尓。〉自然作成和銅出在〈止〉奏而献焉。此物者、天坐神・地坐祗〈乃〉相于豆奈〈比〉奉福〈波倍〉奉事〈尓〉依而。顕〈久〉出〈多留〉宝〈尓〉在〈羅之止奈母。〉神随所念行〈須。〉是以、天地之神〈乃〉顕奉瑞宝〈尓〉依而、御世年号改賜換賜〈波久止〉詔命〈乎〉衆聞宣。故、改慶雲五年而和銅元年為而、御世年号〈止〉定賜。是以、天下〈尓〉慶命詔〈久。〉冠位上可賜人々治賜。大赦天下。自和銅元年正月十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罪無軽重。已発覚・未発覚。繋囚・見徒。咸赦除之。其犯八虐。故殺人。謀殺人已殺。賊盗。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亡命山沢。挟蔵禁書。百日不首。復罪如初。高年百姓。百歳以上。賜籾三斛。九十以上二斛。八十以上一斛。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優復三年。鰥寡独不能自存者、賜籾一斛。賜百官人等禄各有差。諸国々郡司加位一階。其正六位上以上不在進限。免武蔵国今年庸、当郡調庸詔天皇命〈 乎 〉衆聞宣。是日。授四品志貴親王三品。従二位石上朝臣麻呂。従二位藤原朝臣不比等並正二位。正四位上高向朝臣麻呂従三位。正六位上阿閉朝臣大神。正六位下川辺朝臣母知。笠朝臣吉麻呂。小野朝臣馬養。従六位上上毛野朝臣広人。多治比真人広成。従六位下大伴宿禰宿奈麻呂。正六位上阿刀宿禰智徳。高庄子。買文会。従六位下日下部宿禰老。津嶋朝臣堅石。無位金上元並従五位下。
《和銅元年(七〇八)二月甲戌(甲子朔十一)》二月甲戌。始置催鋳銭司。以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任之。」讃岐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二月戊寅(十五)》戊寅。詔曰。朕祗奉上玄。君臨宇内。以菲薄之徳。処紫宮之尊。常以為。作之者労。居之者逸。遷都之事。必未遑也。而王公大臣咸言。往古已降。至于近代。揆日瞻星。起宮室之基。卜世相土。建帝皇之邑。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斯在。衆議難忍。詞情深切。然則京師者。百官之府。四海所帰。唯朕一人。豈独逸予。苟利於物。其可遠乎。昔殷王五遷。受中興之号。周后三定。致太平之称。安以遷其久安宅。方今、平城之地。四禽叶図。三山作鎮。亀筮並従。宜建都邑。宜其営構資、須随事条奏。亦待秋収後。令造路橋。子来之義、勿致労擾。制度之宜。令後不加。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乙未(甲午朔二)》三月乙未。山背・備前二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丙午(十三)》丙午。以従四位上中臣朝臣意美麻呂為神祇伯。右大臣正二位石上朝臣麻呂為左大臣。大納言正二位藤原朝臣不比等為右大臣。正三位大伴宿禰安麻呂為大納言。正四位上小野朝臣毛野。従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従四位上中臣朝臣意美麻呂並為中納言。従四位上巨勢朝臣麻呂為左大弁。従四位下石川朝臣宮麻呂為右大弁。従四位上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為式部卿。従四位下弥努王為治部卿。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池守為民部卿。従四位下息長真人老為兵部卿。従四位上竹田王為刑部卿。従四位上広瀬王為大蔵卿。正四位下犬上王為宮内卿。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手拍為造宮卿。正五位下大石王為弾正尹。従四位下布勢朝臣耳麻呂為左京大夫。正五位上猪名真人石前為右京大夫。従五位上大伴宿禰男人為衛門督。正五位上百済王遠宝為左衛士督。従五位上巨勢朝臣久須比為右衛士督。従五位上佐伯宿禰垂麻呂為左兵衛率。従五位下高向朝臣色夫知為右兵衛率。従三位高向朝臣麻呂為摂津大夫。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男為大倭守。正五位下石川朝臣石足為河内守。従五位下坂合部宿禰三田麻呂為山背守。正五位下大宅朝臣金弓為伊勢守。従四位下佐伯宿禰太麻呂為尾張守。従五位下美弩連浄麻呂為遠江守。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安麻呂為上総守。従五位下賀茂朝臣吉備麻呂為下総守。従五位下阿倍狛朝臣秋麻呂為常陸守。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為近江守。従五位上笠朝臣麻呂為美濃守。従五位下小治田朝臣宅持為信濃守。従五位上田口朝臣益人為上野守。正五位下当麻真人桜井為武蔵守。従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広成為下野守。従四位下上毛野朝臣小足為陸奥守。従五位下高志連村君為越前守。従五位下阿倍朝臣真君為越後守。従五位上大神朝臣狛麻呂為丹波守。正五位下忌部宿禰子首為出雲守。正五位上巨勢朝臣邑治為播磨守。従四位下百済王南典為備前守。従五位上多治比真人吉備為備中守。正五位上佐伯宿禰麻呂為備後守。従五位上引田朝臣尓閉為長門守。従五位上大伴宿禰道足為讃岐守。従五位上久米朝臣尾張麻呂為伊予守。従三位粟田朝臣真人為大宰帥。従四位上巨勢朝臣多益首為大弐。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乙卯(廿二)》乙卯。勅。大宰府帥・大弐。并三関及尾張守等。始給仗。其員。帥八人。大弐及尾張守四人。三関国守二人。其考選・事力及公廨田。並准史生。」以従五位下鴨朝臣吉備麻呂為玄蕃頭。従五位上佐伯宿禰百足為下総守。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丙辰(廿三)》丙辰。以従五位下小野朝臣馬養為帯剣寮長官。
《和銅元年(七〇八)三月庚申(廿七)》庚申。美濃国安八郡人国造千代妻如是女、一産三男。給稲四百束。乳母一人。
《和銅元年(七〇八)四月己巳(癸亥朔七)》夏四月己巳。授無位村王従五位下。
《和銅元年(七〇八)四月癸酉(十一)》癸酉。制。貢人・位子。無考之日。浪入常選。白丁冒名。預貢人例。此色且多。是由式部不察之過焉。今宜按覆検実申知。其式部史生已上。若能知罪自首者、免其罪。終隠執不首者、准律科罪。亦其位子。准令。嫡子唯得貢用。庶子不合。今即兼用。此亦式部違令。若其庶子、雖授位記。皆追還本色。但其才堪時務。欲従貢人例者聴之。又諸国博士・医師等。自朝遣補者。考選一准史生例。考第各従本色。若取土人及傍国者。並依令条。又諸位子・貢人堪貢、名籍。皆令本部案記。臨用。式部乃下本部追召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四月壬午(廿)》壬午。従四位下柿本朝臣佐留卒。
《和銅元年(七〇八)五月壬寅(壬辰朔十一)》五月壬寅。始行銀銭。
《和銅元年(七〇八)五月庚戌(十九)》庚戌。給近江守仗二人。
《和銅元年(七〇八)五月庚申(廿九)》庚申。長門国言。甘露降。
《和銅元年(七〇八)五月辛酉(三十)》辛酉。従四位下美弩王卒。
《和銅元年(七〇八)六月丙戌(壬戌朔廿五)》六月丙戌。三品但馬内親王薨。天武天皇之皇女也。
《和銅元年(七〇八)六月己丑(廿八)》己丑。詔、為天下太平百姓安寧。令都下諸寺転経焉。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丁酉(辛卯朔七)》秋七月丁酉。内蔵寮始置史生四員。」但馬・伯耆二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甲辰(十四)》甲辰。隠岐国霖雨大風。遺使賑恤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乙巳(十五)》乙巳。召二品穂積親王。左大臣石上朝臣麻呂。右大臣藤原朝臣不比等。大納言大伴宿禰安麻呂。中納言小野朝臣毛野。阿倍朝臣宿奈麻呂。中臣朝臣意美麻呂。左大弁巨勢朝臣麻呂。式部卿下毛野朝臣古麻呂等於御前。勅曰。卿等情存公平。率先百寮。朕聞之憙慰于懐。思由卿等如此。百官為本、至天下平民。垂拱開衿。長久平好。又卿等子々孫々。各保栄命。相継供奉。宜知此意各自努力。又召神祇官大副。太政官少弁。八省少輔以上。侍従。弾正弼以上、及武官職事五位。勅曰。汝王臣等。為諸司本。由汝等勠力。諸司人等須斉整。朕聞。忠浄守臣子之業。遂受栄貴。貪濁失臣子之道。必被罪辱。是天地之恒理。君臣之明鏡。故汝等、知此意。各守所職。勿有怠緩。能堪時務者。必挙而進。乱失官事者。必無隠諱。因授従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正四位上。従四位上下毛野朝臣古麻呂。中臣朝臣意美麻呂。巨勢朝臣麻呂並正四位下。文武職事五位已上及女官。賜禄各有差。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丙午(十六)》丙午。有詔。京師僧尼及百姓等。年八十以上賜粟。百年二斛。九十一斛五斗。八十一斛。
《和銅元年(七〇八)七月丙辰(廿六)》丙辰。令近江国鋳銅銭。
《和銅元年(七〇八)八月己巳(庚申朔十)》八月己巳。始行銅銭。
《和銅元年(七〇八)八月庚辰(廿一)》庚辰。兵部省更加史生六員。通前十六人。左右京職各六員。主計寮四員。通前十人。
《和銅元年(七〇八)閏八月丙申(庚寅朔七)》閏八月丙申。製。自今以後。衣褾口闊。八寸已上一尺已下。随人大小為之。又衣領得接作。但不得褾口窄小。衣領細狭。
《和銅元年(七〇八)閏八月丁酉(八)》丁酉。摂津大夫従三位高向朝臣麻呂薨。難波朝廷刑部尚書大花上国忍之子也。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壬戌(己未朔四)》九月壬戌。以従四位下安八万王為治部卿。従四位下息長真人老為左京大夫。正五位上大神朝臣安麻呂為摂津大夫。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壬申(十四)》壬申。行幸菅原。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戊寅(二十)》戊寅。巡幸平城。観其地形。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庚辰(廿二)》庚辰。行幸山背国相楽郡岡田離宮。賜行所経国司目以上、袍・袴各一領。造行宮郡司禄各有差。并免百姓調。特給賀茂。久仁二里戸稲卅束。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乙酉(廿七)》乙酉。至春日離宮。大倭国添上下二郡勿、出今年調。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丙戌(廿八)》丙戌。車駕還宮。越後国言。新建出羽郡。許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九月戊子(三十)》戊子。以正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池守。為造平城京司長官。従五位下中臣朝臣人足。小野朝臣広人。小野朝臣馬養等為次官。従五位下坂上忌寸忍熊為大匠。判官七人。主典四人。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月庚寅(己丑朔二)》冬十月庚寅。遣宮内卿正四位下犬上王。奉幣帛于伊勢太神宮。以告営平城宮之状也。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己未朔》○十一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乙丑(七)》乙丑。遷菅原地民九十余家給布・穀。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己卯(廿一)》己卯。大嘗。遠江・但馬二国、供奉其事。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辛巳(廿三)》辛巳。宴五位以上于内殿。奏諸方楽於庭。賜禄各有差。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癸未(廿五)》癸未。賜宴職事六位以下。訖賜各一疋。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一月乙酉(廿七)》乙酉。神祇官及遠江・但馬二国郡司。并国人男女惣一千八百五十四人。叙位賜禄各有差。
《和銅元年(七〇八)十二月癸巳(己丑朔五)》十二月癸巳。鎮祭平城宮地。
《和銅二年(七〇九)正月丙寅(戊午朔九)》二年春正月丙寅。授正四位上阿倍朝臣宿奈麻呂。正四位上小野朝臣毛野並従三位。正五位上大伴宿禰手拍。大神朝臣安麻呂。土師宿禰馬手。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並従四位下。正六位下上毛野朝臣荒馬。正六位上土師宿禰甥。従六位上大伴宿禰牛養。従六位下笠朝臣長目。大春日朝臣赤兄。穂積朝臣老。正六位上調連淡海。正六位下椋垣忌寸子人。正六位上大私造虎並従五位下。
《和銅二年(七〇九)正月戊寅(廿一)》戊寅。下総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正月壬午(廿五)》壬午。詔。国家為政。兼済居先。去虚就実。其理然矣。向者頒銀銭。以代前銀。又銅銭並行。比姦盗逐利。私作濫鋳。紛乱公銭。自今以後。私鋳銀銭者。其身没官。財入告人。行濫逐利者。加杖二百。加役当徒。知情不告者。各与同罪。
《和銅二年(七〇九)二月戊子朔》二月戊子朔。詔曰。筑紫観世音寺。淡海大津宮御宇天皇、奉為後岡本宮御宇天皇、誓願所基也。雖累年代。迄今未了。宜大宰商量、充駆使丁五十許人。及逐閑月。差発人夫。専加検校。早令営作。
《和銅二年(七〇九)二月丁未(二十)》丁未。遠江国長田郡。地界広遠。民居遥隔。往還不便。辛苦極多。於是分為二郡焉。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辛酉(戊午朔四)》三月辛酉。隠岐国飢。賑恤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壬戌(五)》壬戌。陸奥・越後二国蝦夷。野心難馴。屡害良民。於是、遣使徴発遠江。駿河。甲斐。信濃。上野。越前。越中等国。以左大弁正四位下巨勢朝臣麻呂為陸奥鎮東将軍。民部大輔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為征越後蝦夷将軍。内蔵頭従五位下紀朝臣諸人為副将軍。出自両道征伐。因授節刀并軍令。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辛未(十四)》辛未。取海陸両道。喚新羅使金信福等。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庚辰(廿三)》庚辰。初置造雑物法用司。以従五位上采女朝臣枚夫。多治比真人三宅麻呂。従五位下舟連甚勝。笠朝臣吉麻呂為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三月甲申(廿七)》甲申。制。凡交関雑物。其物価銀銭四文已上。即用銀銭。其価三文已下。皆用銅銭。
《和銅二年(七〇九)四月丁亥朔》夏四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四月壬寅(十六)》壬寅。従四位下上毛野朝臣男足卒。
《和銅二年(七〇九)五月庚申(丙辰朔五)》五月庚申、筑前国宗形郡大領外従五位下宗形朝臣等抒授外従五位上。尾張国愛知郡大領外従六位上尾張宿禰乎己志外従五位下。
《和銅二年(七〇九)五月乙亥(廿)》乙亥。河内。摂津。山背。伊豆。甲斐五国。連雨損苗。是日。新羅使金信福等貢方物。
《和銅二年(七〇九)五月壬午(廿七)》壬午。宴金信福等於朝堂。賜禄各有差。并賜国王絹廿疋。美濃卅疋。糸二百。綿一百五十屯。是日。右大臣藤原朝臣不比等、引新羅使於弁官庁内。語曰。新羅国使。自古入朝。然未曾与執政大臣談話。而今日披晤者。欲結二国之好成往来之親也。使人等即避座而拝。復座而対曰。使等。本国卑下之人也。然受王臣教。得入聖朝。適従下風。幸甚難言。況引升榻上。親対威顔。仰承恩教。伏深欣懼。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丙戌朔》六月丙戌朔。金信福等還国。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甲午(九)》甲午。上総・越中二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辛丑(十六)》辛丑。遣使于畿内。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乙巳(廿)》乙巳。令諸国進駅起稲帳。筑前国御笠郡大領正七位下宗形部堅牛。賜益城連姓。嶋郡少領従七位上中臣部加比。中臣志斐連姓。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辛亥(廿六)》辛亥。紀伊国疫。給薬療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六月癸丑(廿八)》癸丑。散位正四位下犬上王卒。従七位下殖栗物部名代。賜姓殖栗連。」勅。自大宰率已下至于品官。事力半減。唯薩摩・多禰両国司及国師僧等。不在減例。
《和銅二年(七〇九)七月乙卯朔》秋七月乙卯朔。以従五位上上毛野朝臣安麻呂為陸奥守。」令諸国運送兵器於出羽柵。為征蝦狄也。
《和銅二年(七〇九)七月丁卯(十三)》丁卯。令越前。越中。越後。佐渡四国船一百艘送于征狄所。
《和銅二年(七〇九)八月乙酉(甲申朔二)》八月乙酉。廃銀銭。一行銅銭。太政官処分。河内鋳銭司官属。賜禄・考選。一准寮焉。
《和銅二年(七〇九)八月戊申(廿五)》戊申。征蝦夷将軍正五位下佐伯宿禰石湯。副将軍従五位下紀朝臣諸人。事畢入朝。召見特加優寵。
《和銅二年(七〇九)八月辛亥(廿八)》辛亥。車駕幸平城宮。免従駕京畿兵衛戸雑徭。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乙卯(甲寅朔二)》九月乙卯。授大倭守従五位下佐伯宿禰男従五位上。造宮大丞従六位下台忌寸宿奈麻呂従五位下。是日。車駕巡撫新京百姓焉。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丁巳(四)》丁巳。賜造宮将領已上物有差。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戊午(五)》戊午。車駕至自平城。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乙丑(十二)》乙丑。賜征狄将軍等禄各有差。
《和銅二年(七〇九)九月己卯(廿六)》己卯。遠江。駿河。甲斐。常陸。信濃。上野。陸奥。越前。越中。越後等国軍士。経征役五十日已上者。賜復一年。遣従五位下藤原朝臣房前于東海・東山二道。検察関。巡省風俗。仍賜伊勢守正五位下大宅朝臣金弓。尾張守従四位下佐伯宿禰大麻呂。近江守従四位下多治比真人水守。美濃守従五位上笠朝臣麻呂。当国田各一十町。穀二百斛。衣一襲。美其政績也。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癸未朔》冬十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甲申(二)》甲申。制。凡内外諸司考選文。先進弁官。処分之訖。還附本司。便令申送式部・兵部。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庚寅(八)》庚寅。備後国葦田郡甲努村。相去郡家。山谷阻遠。百姓往還。煩費太多。仍割品遅郡三里。隷葦田郡。建郡於甲努村。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癸巳(十一)》癸巳。勅、造平城京司。若彼墳隴。見発堀者。随即埋斂。勿使露棄。普加祭酎。以慰幽魂。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丙申(十四)》丙申。禁制。畿内及近江国百姓。不畏法律。容隠浮浪及逃亡仕丁等。私以駆使。由是、多在彼。不還本郷・本主。非独百姓違慢法令。亦是国司不加懲粛。害蠧公私。莫過斯弊。自今以後。不得更然。宜令暁示所部検括。十一月卅日使尽。仍即申報。符到五日内。無問逃亡・隠蔵。並令自首。限外不首。依律科罪。若有知情故隠。与逃亡同罪。不得官当・蔭贖。国司不糺者。依法科附。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戊申(廿六)》戊申。薩摩隼人郡司已下一百八十八人入朝。徴諸国騎兵五百人。以備威儀也。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月庚戌(廿八)》庚戌。詔曰。比者。遷都易邑。揺動百姓。雖加鎮撫。未能安堵。毎念於此。朕甚愍焉。宜当年調・租並悉免之。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一月甲寅(癸丑朔二)》十一月甲寅。以従三位長屋王為宮内卿。従五位上田口朝臣益人為右兵衛率。従五位下高向朝臣色夫智為山背守。従五位下平群朝臣安麻呂為上野守。従五位下金上元為伯耆守。正五位下阿倍朝臣広庭為伊予守。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二月丁亥(癸未朔五)》十二月丁亥。車駕幸平城宮。
《和銅二年(七〇九)十二月壬寅(廿)》壬寅。式部卿大将軍正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呂卒。
《巻尾》続日本紀 巻第四

inserted by FC2 system